可穿戴設備市場未來發展將會如何?能否脫離手機?
作者:新聞 来源:財經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11-02 22:01:23 评论数:
“火的快,黯淡的也快”最能形容可穿戴設備近幾年的表現,火的時候,靠譜和不靠譜的可穿戴產品,幾乎完成了從頭到腳的覆蓋:具備計步器、熱量消耗、心率監控和睡眠追蹤的腕帶手環,搭載GPS位置追蹤的智能手表;搭載柔性屏的智能錢包;可以追蹤呼吸、心率、睡眠質量、壓力的智能內衣,以及配備骨傳導耳機的頭部可穿戴設備;索尼、小米乃至必勝客,紛紛以跨界的方式為智能運動鞋加一把火……
然而時至今日,那些對智能可穿戴野心勃勃的投資者多半打了水漂。早期為智能手環買單的消費者,也會抱怨產品的不成熟。一位曾購買過智能手環的用戶吐槽:“工作的時候輕輕擺動手臂,手環依然會判斷處於運動狀態,這樣得出的運動報告感覺準確性和專業性不夠。”
在芯謀研究研究總監徐可看來,可穿戴設備自身的產品成熟度不夠高,也沒有太大的技術突破,限製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在經曆了漫長的寒冬過後,可穿戴設備終於在今年迎來了出貨量暴漲。
根據IDC近日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9年第一季度》(以下簡稱“IDC報告”)顯示, 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950萬台,同比增長34.7%。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25.5%,智能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近85%。
此輪爆發式增長可謂是產業內外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成熟、後端運算能力的不斷增強、人機交互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對消費者需求認知的不斷深入以及智能化浪潮推動了人工智能應用快速落地,5G網絡提供了全在線、全雲化網絡環境……這些都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也因此,可穿戴設備“春天論”甚囂塵上,那麽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什麽呢?
目前來看,健康功能仍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核心關注點之一,無論是Apple Watch所提供的心電圖等健康功能,華為智能手表提供的心髒房顫監測功能,還是華為智能手表內置NB-IoT通信模塊,可實時將健康數據同步到雲端等體驗,都表明健康數據在未來可發揮的重大作用,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健康管理將是中高端智能手環最大的使用場景。
而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概念的出現,也極大地豐富了故事的可塑性:產品本身多了智能化的說辭,也為打造IoT生態埋下了伏筆。比如聯動全家智能設備,給用戶帶來更便利體驗等。舉例來講,小米手環4內置了小愛同學語音助理並接入IoT,可實現語音操控智能家居,不僅延展了可穿戴設備使用場景,也提升了設備的競爭力。除此之外,可穿戴設備的種類也將趨於多元化,比如此前遇冷的VR/AR設備,在5G的加持下,會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和大數據融合將會進一步激活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同時,也將受益於5G網絡,並依托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可穿戴設備行業一定會迎來爆發式發展。從可穿戴市場的回暖,我們也可以看出,目前廣大消費者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將可穿戴設備與手機脫離開來,也能成為現實,未來的事情誰又能預料到呢?
然而時至今日,那些對智能可穿戴野心勃勃的投資者多半打了水漂。早期為智能手環買單的消費者,也會抱怨產品的不成熟。一位曾購買過智能手環的用戶吐槽:“工作的時候輕輕擺動手臂,手環依然會判斷處於運動狀態,這樣得出的運動報告感覺準確性和專業性不夠。”
在芯謀研究研究總監徐可看來,可穿戴設備自身的產品成熟度不夠高,也沒有太大的技術突破,限製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在經曆了漫長的寒冬過後,可穿戴設備終於在今年迎來了出貨量暴漲。
根據IDC近日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9年第一季度》(以下簡稱“IDC報告”)顯示, 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950萬台,同比增長34.7%。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25.5%,智能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近85%。
此輪爆發式增長可謂是產業內外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成熟、後端運算能力的不斷增強、人機交互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對消費者需求認知的不斷深入以及智能化浪潮推動了人工智能應用快速落地,5G網絡提供了全在線、全雲化網絡環境……這些都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也因此,可穿戴設備“春天論”甚囂塵上,那麽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什麽呢?
目前來看,健康功能仍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核心關注點之一,無論是Apple Watch所提供的心電圖等健康功能,華為智能手表提供的心髒房顫監測功能,還是華為智能手表內置NB-IoT通信模塊,可實時將健康數據同步到雲端等體驗,都表明健康數據在未來可發揮的重大作用,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健康管理將是中高端智能手環最大的使用場景。
而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概念的出現,也極大地豐富了故事的可塑性:產品本身多了智能化的說辭,也為打造IoT生態埋下了伏筆。比如聯動全家智能設備,給用戶帶來更便利體驗等。舉例來講,小米手環4內置了小愛同學語音助理並接入IoT,可實現語音操控智能家居,不僅延展了可穿戴設備使用場景,也提升了設備的競爭力。除此之外,可穿戴設備的種類也將趨於多元化,比如此前遇冷的VR/AR設備,在5G的加持下,會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和大數據融合將會進一步激活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同時,也將受益於5G網絡,並依托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可穿戴設備行業一定會迎來爆發式發展。從可穿戴市場的回暖,我們也可以看出,目前廣大消費者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將可穿戴設備與手機脫離開來,也能成為現實,未來的事情誰又能預料到呢?
